top of page

《舒蘭河上的水路想像》- 翻轉後巷工作坊

已更新:2019年5月13日



◆ 時間|2016/11/26(六)10:00-17:00

◆ 地點|興福里會元洞清水祖師廟旁綠色小巷(興福里景興路二段23 巷6弄)

◆ 活動介紹|

從前的門前水道鮮明地刻畫人們的生活場域,也留下許多關於水的記憶,然而水路遺跡卻在今日淪為後巷空間。今天我們在陸上尋水,在加蓋的水道上重新談起地底下曾經灌溉景美一帶的水源,在都市新陳代謝的過程中,如何讓水再次流進生活裡呢?


「會元洞清水祖師廟旁的綠色小巷」為過去萬盛溪遺線,空間現況具簡易綠美化,具開放空間營造潛力,本場活動以「水文」為主題,藉由生活節的方式,透過不同闖關活動,討論環境議題、都更議題、景觀設計,另外還有親子遊戲區讓居民參與。


◆ 活動內容|

A、都市設計暨開放空間討論工作坊

B、景觀設計討論-未來景觀設計提案

C、設計互動區

D、水牆DIY親子遊戲

F、依山願景早宴


◆ 參與單位|

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景觀建築課學生、世新大學觀光系規劃課學生、原典創思規劃有限公司團隊。

 

A、都市設計暨開放空間討論工作坊

本工作坊區域,以未來都市更新、都市設計願景為目標,選擇萬盛溪遺線中,公有地比例較高者,假定為「興福小巷(策略點6)」、「萬盛橋後巷(策略點9、10)」之街廓將為都市更新單元的可能性。進一步思考公共設施空間與現有水圳遺線開放空間的關係,以及未來的開放空間的景觀設計想像。

註:上圖為學生們參與都市設計工作坊,放置公共設施時避開水路,以保留完整的水圳開放空間的互動過程。


a. 工作坊基本設定

都市設計反應的不僅是都市的建築美學,更反映了地區的生活形態以及與周遭環境的和諧關係,本案運用2個街廓,以全街廓重建的設定,與市民進行溝通與討論的基礎。



操作工具

  • 工作坊將設定以「蓋盒子」的方式進行 活動的主軸,並使用不同顏色的盒子做為區分。在操作的工具上將一個盒子設定為40坪,故將街廓面積依據容積率以 及建蔽率轉換成盒子在地面層的數量以及整體的操作數量,都設定好之後即可進行後續的參與過程。


角色扮演

  • 本位主義的堅持是公共溝通最大的困難點之一,工作坊的角色設定就是希望參與的人員跳脫原有的自我認定,轉而投入不同的角色心境。現場扮演的角色依 據現況在一般社區公寓及大樓的住戶角色進行設定,總共有10 種不同的角色扮演,分別是:家庭主婦(主夫)、雙薪爸爸(媽媽)、銀髮族、社區志工、創 業青年、小朋友、退休老人、上班族、 SOHO 族。在操作上期望每一位被分派 到角色的參與者能依據角色的特性給予一些在公共環境或空間上的建議與意見。



強調公共空間的實質內容與規劃

  • 本次工作坊著重在公共空間的規劃與配置,並將公共空間區分為右圖四種類型:



b. 工作坊流程概述

5分鐘 說明活動的目的以及內容概述


10分鐘 破冰時間、選角色(用抽籤或自選的方式,依現場情況決定)



10分鐘 角色人物選擇相對應的空間(例如小朋友就可能選擇兒童遊戲區)以滿足公共設施的上限。



20分鐘 眾人合力蓋房子:各角色扮演自己的角色給予在蓋房子過程的建議。



10分鐘 中場評圖:

由工作坊主持人或專業者提供操作者在都市設計觀念的修正建議(例如開放空間位置、重要節點以及建築物退縮的概念等等),有必要時要求操作者實際以步行方式體驗空間的大小。



20分鐘 眾人合力蓋第二次房子:各角色根據修正意見進行第二次盒子的排列。


10分鐘 總評:主持人說明2 個方案的差異性,並強調內容在以不同角色凝聚未來的發展共識



 

B、景觀設計討論-未來景觀設計提案

本階段針對現況開放空間基地,思考其課題與限制,並展示本團隊的景觀設計,一同與居民討論改善的方式,以利後續調整整建策略與設計形式。待參與者瞭解本基地特性後,針對現況開放空間基地,思考其課題與限制,一同與居民討論在水圳遺線的開放空間適合加入何種設施元素,以小旗子填寫空間需求並表達自己想法。以利後續設計得以符合民眾期待。

 

C、設計互動區

與中國科技大學建築系景觀課程及世新大學觀光系規劃課合作,學生在工作坊期間與民眾討論該基地設計方案,以創意的小遊戲引導居民參與討論即引發更多互動。


 

D、水牆DIY親子遊戲

透過水牆(Water Wall),引導民眾重新審視「水與生活的關係」,並了解水圳加蓋的影響性,以及都市內延長雨水逕流對於淹水災害防治之必要性。

現場有兩組網架為已架設好之水牆,民眾可體驗、了解「都市的水如何流動、可以怎麼儲存再利用」後,再DIY行動實踐,簡單操作的手法與現地的萬盛溪水圳重新產生連結。


 

F.依山願景早宴

邀請在地居民、關心依山地區的社群等來到策略點六,並藉由早茶會的方式,引導與會者漫談社區里的大小事,並述說萬盛溪流及許家聚落的昔與今,同時也邀請到文山社大社區經理人與我們分享如何在社區中鏈結人的動能,在陽光和煦的早晨於舒蘭河上對未來的依山地區有所想像。

 


Comments


©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