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木柵山城願景茶會

已更新:2019年5月13日


◆ 時間| 2018/1/17(三)14:00-17:00

◆ 地點| 文山公民會館-舊館(台北市文山區木柵路三段189 號)

◆ 活動介紹|

仙跡岩南側的木柵生活圈,透過願景茶會思考依山近郊環境課題及發展方向,並盤點木柵地區具有潛力的綠資源空間。活動結果盤點出木柵地區的大片公有閒置地多,尚未有善加利用活化的執行方向,建議可多加利用,且文山區NGO組織眾多,應可提供予進行回饋使用,提供在地組織及NGO團體使用。


◆ 討論議題|

  1. 木柵生活圈發展課題盤點,包括公有地閒置、產業發展議題、交通議題、社區淹水課題等。

  2. 盤點木柵生活圈具有潛力的公共開放空間,原為閒置空地,未來具有潛能進行改善,藉此成為社區交流空間,帶動社區活動等。(如廢棄麵線工廠、轉角閒置綠地等)。

  3. 盤點木柵生活圈內具有潛力的社群團體,未來有機會共同協力,營造共好生活的團隊夥伴,如文山社區大學等。

  4. 為凝聚在地綠生活願景,針對現有木柵生活圈相關課題及潛力,提出未來發展願景與想像。


◆ 參與社群|


地緣社群

  • 木柵地區相關里辦公處,包括(明星里辦公處、忠順里辦公處、順興里辦公處、明義里辦公處、木柵里辦公處、華興里辦公處、樟新里辦公處、樟腳里辦公處、樟林里辦公處、樟文里辦公處)、文山社區大學。

技術社群

  • 邀約相關NGO組織,包括文山社區大學、自然步道協會、千里步道等。

在地工作者

  • 文史工作者包括何文賢老師、張秋蜜老師、周祥傳老師、林淑英老師;在地Maker工作社群「岸汐職人聚落」。

 

◎初步踏查作業:

依據在地文史地區環境,本次以木柵地區基地進行前期踏查,針對下列地區進行地方文史勘查。

● 第一站:再興中小學(1950 年以前景美鎮與木柵鄉的交界)

● 第二站:馬明潭地名及範圍、馬明潭福德宮

● 第三站:啄鼻番仔嶺( 木柵戰俘營)

● 第四站:文山區的文化資產-革命實踐研究院院舍

● 第五站:牛山、牛埔

● 第六站:木柵公園、萃湖

● 第七站:安康社區的前世今生( 安康平宅轉型)




上圖為1/2 與秋蜜老師踏查、討論木柵空間課題



 

上圖為1/17 木柵願景工作坊照片

Comments


©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