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明日的渡口 - 再尋仙跡岩文化生活 》– 點亮街角行動

已更新:2019年5月13日



◆ 時間| 2017/3/15( 三) 15:00 - 20:00

◆ 地點|景興路318號

◆ 參與社群|文山區興福里里長、萬和里里長、景東里長、文山社大、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


◆ 活動介紹|

昔日仙跡岩周邊聚落,俱山勢圍繞的依山地形,位於景美溪畔,因地處河運樞紐,過往設立渡船口,成為過去台北城與近郊間重要的商港轉運點,帶動當地的商業發展,型塑繁榮的景美老街。或許昔日的渡口已不復存在,景美老街依舊繁榮,在今天該如何思考周邊環境與人的生活關係呢?讓我們在景美舊渡口,從點亮街角開始,重啟渡口在生活裡的意涵,重新定義渡口,想像未來的生活場域。


本次創意行動分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 下午),以「依山小綠洲」行動講堂形式在景美老街/ 景美渡船口戶外空間舉辦座談會,分享由下而上的社區改造案例。第二部分,晚上則延續依山小綠洲1:1情境計畫的操作方式,依據該策略點復興景美文化主題,規劃不同分區闖關活動,使居民體驗實際渡船口的營造氛圍,並藉由互動式展版,蒐集民眾意見。


◆ 活動內容|

15:00-17:00 - 依山小綠洲行動講堂

18:00-20:00 - 依山小綠洲後巷翻轉行動: 南方藝廊- 剪紙藝術展、復興景美文化- 願景互動展板、依山小影院- 依山小綠洲活動短片階段成果撥放

 

A、依山小綠洲行動講堂


邀請文山區興福里里長、萬和里里長、景東里長,分享社區參與104年度、105年度「台臺北市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 matching fund」,提案社區空間改造的過程及成果,並與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林淑英老師進行與談。


圖 1- 舉辦座談會,分享由下而上的社區改造案例


圖 2- 居民闡述自家劉氏家族已在景美有兩百多年歷史


圖 3- 景東里里長分享社區參與104 年度「臺北市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 matching fund」


圖 4- 興福里里長分享社區參與105 年度「臺北市社區規劃師駐地輔導計畫OPEN GREEN matching fund」

 

B、南芳藝廊—剪紙藝術展


景美舊渡口沿街面人行道鋪面改善工程的參與式預算計畫邀請了剪紙藝術家陳治旭老師,前階段已透過12小時的工作坊,帶領學員找尋景美的文化元素,並加以轉化為剪紙藝術作品,未來將作為人行道鋪面設計亮點。惟現況仍遇社區不同意見,有必要為將本方案於現場溝通,突破信任瓶頸,在進入施工階段前,於未來人行道鋪面旁具歷史味道的「南方食堂」建築立面上展示居民的設計作品,並邀請設計者於現場解說,藉由藝術史更多現場居民了解景美文化,並期盼參與民眾能透過他人的參與成果提升自身對環境參與意願。

圖 - 5 文山在地剪紙藝術家陳治旭老師,於工作坊期間帶領學員於紙上刻劃蘊含景美文化的藝術作品,於具歷史味道的「南芳食堂」建築立面上展示。

 

C、復興景美文化—願景互動展板


景美捷運出入口與景美渡船口作為景美文化復興重要策略點,藉由互動展版作為蒐集民眾想法的媒介,引導參與者表達對於兩個地點改變的意願與支持態度,並給予參與民眾對於改變的多元想像。


圖 6- 在理解該基地過去歷史故事及特性後,用豆貼即便條引導居民表達環境改變的想法與意願。

 

D、依山小影院


圖 7- 將截止該年度辦理的3場現地創意活動及1場專家學者座談,利用影片闡述宗旨及規劃論述,製作成7-10分鐘短片,於活動地點播放並輪播,透過輕鬆的方式呈現給參與民眾。

 

E、「小綠舟探險隊」親子工作坊




圖 8- 帶著鄰近小學的孩子們,透過社區故事講解,再讓學童利用紙箱,創作出以孩子心中的渡口故事,一同搭建在景美老街探險,認識自己的社區文化。


 

F、依山小綠洲探險隊—導覽走讀活動


圖 9- 透過走讀活動了解昔日仙跡岩周邊聚落,及景美老街的興起脈絡。


本次活動邀請文山社區大學資深學員—邱明擔任引路人,將文山區景美老街、渡船口的發展進行導覽解說。邱明長期關注文山區在地文史及社區發展相關議題,擔任文山區公民記者,深入社區進行報導。專研探究在地歷史文化,挖掘文山區文史並報導於《文山學》的網站中。

 




Comments


© 2019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