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小綠洲運動會》- 水路遺線闖關遊戲

已更新:2019年5月16日




◆ 時間| 2018/10/28 10:00-17:00

◆ 地點|台北市文山區景美萬隆地區水路遺線空間

(木見140、景東愛海綿心、仙岩樹屋、景豐公園、

會元洞清水祖師廟旁綠色小巷、花木市場旁明渠)


活動介紹


一場以綠為名的運動會串連仙跡岩生活圈的水路空間,以「城市水路的不同處境」設置五個闖關點,包含曾經為渡口空間的「景美頂街」(以木見140作為活動空間)、興福支線流經之OpenGreen改造點「景東愛海綿心」、萬盛溪遺線步行空間「綠色小巷」、萬盛溪遺線之綠地空間「景豐公園」與即將加蓋的「萬盛溪明渠空間」。


以闖關行動與時段性的體驗課程,邀請民眾前往各點闖關集章,以操作綠生活願景板與小綠洲APP作為闖關條件,民眾需在願景板上貼豆貼、寫便利貼,表達對空間營造的想法與建議,並透過操作小綠洲APP(Unlimited cities DIY 應用程式)將空間願景圖像化,簡單的操作流程讓民眾輕易表達對於空間改善的想法,也建構與空間專業者的橋梁,作為後續討論的基礎。


為串連在地社群與擴大活動效益,除了五個闖關點之外,更加入三處空間一起透過「小綠洲運動會」開啟討論,引動社區能量,包含文山社區大學投入改造的「興福樸門綠花園」在運動會當天有「小田園大改造」的農園整理活動;於興隆路一段55巷旁的萬世興隆大樓也舉辦開放空間環境改善的工作坊,邀請住戶一同討論戶外空間的環境改造課題;以景東里OpenGreen改造基地「仙岩樹屋」作為活動補給站,邀請社群以戶外攤位形式提供活動參與者休憩節點並適時提供補給品。


在活動設計上,雖然以「闖關行動」為活動主軸,但為增加其豐富性,也規劃了時段性體驗課程,帶動更多元的參與:邀請在地藝術聚落-岸汐職人教授皮革手作課、與臺北花木批發市場花空間合作舉辦不凋花小盆花課程,和景美特色店家尋俠堂酒庄合作推廣在地產業發展等,更邀請文山社區大學-文山學召集人何文賢老師與資深學員邱螢輝、蔡明若帶一場《當一日巡水人-水路文史導覽》、與台北路上觀察學會合辦《河爾文的河流演化論-城市水路觀察學》,透過移動式的走讀觀察,認識萬盛溪的紋理脈絡與水路空間的不同型態,同時也在導覽活動裡串接五個闖關點,使參與者具有更系統性的空間理解。


---

綠生活願景板:針對各闖關點的空間特性,設計與環境願景和空間營造相關之題目,民眾透過貼豆貼表達對各選項的認同,並在便利貼上寫下對空間設計的建議。題目大致可分為「在地歷史資源的認識」、「生態資源觀察」、「對環境周邊的期許與願景」、「空間營造的氛圍建議」等面向。


小綠洲APP: 由法國非營利組織7 Milliards d’urbanistes開發,Urban Tai-ouan團隊參與系統監督與設計的應用程式,在數位裝置中可載入空間照片,並在「設計、生活、自然、交通」四類型選單中,選擇素材與鋪面,拖曳進實景照片,經過素材的拼貼創作出對基地的景觀設計想像。在法國普遍被應用在參與式的地區溝通和相關行動,作為簡易的溝通工具。



▧ 活動地圖


▧ 小綠洲APP成果



參與社群

景東里辦公處、萬盛里辦公處、興豐里辦公處、興福里辦公處、文山社區大學、AmberCaffe琥珀色咖啡、台北路上觀察學會、岸汐職人聚落、臺北花木批發市場花空間、萬世興隆大樓管委會、中原大學景觀系、世新大學觀光系、學邑工程技術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尋俠堂、西城、Urban Tai-ouan




Comments


© 2019 

bottom of page